彙整

Archive for 2009 年 10 月

心魔At the End of Daybreak

2009 年 10 月 29 日 發表留言
心魔(At the End of Daybreak)
 

這不是那種討喜電影,而金馬獎又沒有「最具原創性」這種獎項。英文片名叫At the End of Daybreak.直譯是「破曉結束時」,不過整部片既沒有破曉,也毫無光明之感,而是一樁慘絕人寰的雙屍命案。

 

馬來西亞片  影展放映時間 Nov. 24 () 10:30 信義威秀12

 

在金馬試片看到一部非常怪又精準而完美的電影,因為僅被提名女配角一個獎項,在影展中被排在一個星期二早上十點半的鳥時段,而稍後也可能不會有商業放映,但這卻是部很獨特的電影,是那種錯過這一次,下次不知何時才能看得到的那種片。這部片的情節是那麼的尋常,技術和處理手法卻又那麼的出乎意料,大部分的電影我都覺得庸俗老套,但《心魔》卻讓我覺得新意十足。你可能不見得會喜歡這部片,但不得不佩服他的原創性。

 

故事似是取材自報紙社會版,但導演顯然做過一番調查再加上他的自我發想,把每個人物的肌理都型塑的很完整,電影一開場男主角就活活燙死一隻老鼠,媽媽在旁完全放任他高興幹嘛就幹嘛,僅花50秒,一個簡單動作,就奠定整部片的基調,夠言簡意賅吧!從這開場看來,這當然不是什麼溫良恭儉讓的電影,但片中這些人物並非凶神惡煞,至少個個長相清秀,劇情約略觸及校園霸凌、未成年偷嚐禁果,家長鬧翻之類很尋常百姓的社會新聞,但導演用很紀實,甚至頗冷的手法,去呈現一個既天真又殘忍的青少年世界,讓你既訝異於他們的涉世未深,又為他們的心狠手辣感到震驚。

 

因為震驚於《心魔》技術上的老練,因此很仔細的把片尾字幕看完,竟是在釜山和鹿特丹的發展資助下完成的,只能說那些影展十分慧眼視英雄。這只是該導演的第二部劇情長片,但運鏡老道,舉凡剪接、攝影、燈光、音效都可算是盡善盡美,看不出來是新手,看字幕時發現,杜篤之幫他做音效,但除了音效高水準外,其他技術也都在水準之上。

 

馬來西亞是個電影年產量約20部左右的國家,而且馬來西亞政府可不會一天到晚搞什麼補助計畫,但在這樣的環境下生產的《心魔》卻技術老練的令人震驚。台灣導演常嚷嚷著因為電影工業積弱不振,因此他們沒拍片機會,才會有粗糙技術或演技生硬等種種敗筆,但馬來西亞電影工業似乎更不振,怎麼這個叫何宇恆的技術可以如此老練。

 

 

 

 

 

 

 

黑白幻影

2009 年 10 月 14 日 發表留言

《黑白幻影》(Illusions)

女性影展的人找了一些茱莉黛許的劇情長片,但其實當年最讓我驚艷的是她拍的一部短片《黑白幻影》(Illusions),影展的人說,因為聽到我這樣說,她們又去找了這部片,但因為是後來才找來的,所以竟然沒有列在片單上。這樣的話,那看到的觀眾不是就像中樂透,完全意料之外的賺到。

 

據說《黑白幻影》是要和《愛之頌》(Love Song)一起放。

放映時間   Oct 20 () 1030      Oct 21 () 1210        地點 新光影城

 

By the way,我會當《另類情人節》的映後QA引言人和口譯,很榮幸能替Julie Dash口譯。

放映時間    Oct 18 () 1200           Oct 20 () 1245          地點 新光影城

 

《黑白幻影》和卡薩維蒂的《陰影》有異曲同工之妙,兩部片都有一名膚色很淺的非裔女性,一開始被誤認為是白人,到最後被認出是黑人的過程。卡薩維蒂的《陰影》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情節,譬如,非裔爵士樂手走唱生涯、無所事事的非裔青年和白黑男女感情糾葛等,但《黑白幻影》因為是短片,所以焦點就集中在racial passing這點上。

 

黑人中有很多混血兒,只要血液裡混進一滴黑人的血,種族就被稱為黑人,因此歐巴馬的媽媽雖然是白人,但他被稱為美國史上第一位非裔總統,很多黑人,其實皮膚都還蠻白的,而《黑白幻影》的女主角就是如此。

 

電影敘述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好萊塢片廠裡其實有位女性非裔中階主管,但因為她皮膚太白,大家都誤以為她是白人。她在電影裡說,“Now I am an illusion, just like the films. They see me but they can’t recognize me.”

(現在我只是幻影,就像電影一樣,他們看到我了,卻認不出我來。)

 

黛許顯然想借這個角色重新定義白人的好萊塢,搞不好裡面很多黑人,只是大家都認不出來。這位非裔主管當時負責去盯一場戲,那場戲是一場歌舞片片段,白人女主角在銀幕上又唱又跳,但實際上幕後代唱的是個黑人女性。再一次,真的,搞不好好萊塢很多黑人,只是大家都認不出來。我們現在知道的古典好萊塢,裡面搞不好超多黑人工作人員的,只是我們都認不出來而已,黛許用這部片重新定義歷史,重新定義好萊塢,在古典好萊塢中,黑人只是幻影,但誰敢說他們不存在。

 

片廠裡還有位想追女主角的軍官,但他無意中看到女主角的信,進而發現她是黑人後,軍官突然態度大轉變。這點和卡薩維蒂的《陰影》幾乎一模一樣,美國實在太多這種《誰來晚餐》式的劇情,這證明,歐巴馬的父母真是太前衛了,當黑白異族通婚在電影裡還是禁忌時,歐巴馬的父母都已經生出歐巴馬了。

 

黑人女主管和代唱黑人兩人因為種族血緣而形成一種姊妹情誼sisterhood,簡單的說,黛許的短片力道十足的勾勒出許多黑人生活面向,甚至要重新定義歷史,她可不是在無病呻吟。

 

 

卡薩維蒂在拍《陰影》時,因為題材是一個非裔家庭,還提及異族通婚,美國的有色人權促進會(NAACP)認為頗有教育意義,跟卡薩維蒂說要投資他,但卡薩維蒂堅持他的藝術非關意識形態,因此斷然拒絕有色人權促進會的贊助。巧合的是,黛許剛好拍了一部民權運動電影,裡面的主角剛好在NAACP成立之初,在那工作,想知道黑人得經過多少艱難困苦的努力,想知道NAACP是什麼機構,請來看《人權鬥士:羅莎帕克》,這是真人真事改編,電影後面還有柯林頓表揚這位羅莎帕克的片段。

 

放映時間    Oct 17() 1400     Oct 19 () 1845       地點 新光影城

 

 

 

 

 

 
分類:女性影展

LA Rebellion

2009 年 10 月 14 日 發表留言

我那年交的作業,其實是今年女性影展的導演專題茱莉戴許(Julie Dash)的《黑白幻影》和《塵埃的女兒》,這才是我要大力推薦的電影。

塵埃的女兒

放映時間 Oct 16 (五) 1900 開幕片   Oct 22(四) 1910 在新光影城

 

 

【洛城反叛運動】(LA Rebellion)

 

沒想到超冷門的John Cassavetes都有人看,那我決定來寫清楚一點。

讓我認識Cassavetes的那堂課叫「美國獨立製片」,雖然也有賈木許(Jim Jarmush)這種名人,但其他多半是些很悶很悶的片,也可能我這個人實在沒什麼藝術眼光,總之,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Jon JostMark Rappaport等人的電影來看,假如你們找得到的話。有些電影就是冷門到沒有錄影帶、DVD,也無法download。屌吧!

Cassavetes和那些悶片比起來還不算太悶,Ray Carney教授在罵好萊塢片時,雖然引起部份美國同學的不滿,但我對此沒多大意見,我覺得你們美國人要怎麼吵是你們家的事,有需要為美國文化爭辯的面紅耳赤嗎?美國到底有沒有文化都還沒定論呢!不過,教授接著強調,Cassavetes的電影不是在傳道,他反對為任何意識形態背書,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我覺得這點根本在鬼扯。

你的國籍、膚色、性別和性向等先天條件,很根本的決定了你是誰,藝術是要表達自我吧,而自我怎可能脫離這些?除了當你是白人、男性和異性戀者時,譬如John CassavetesRay Carney教授,教授對自己天生被賦予的權力根本毫無感覺,所以他才覺得他以及被他認可的藝術家能跳出這些框框,或者這些框框很無聊。

衝著教授強調的藝術非關意識形態,我的期中和期末作業全都故意和教授作對,因為那時在另一堂課剛好認識了LA Rebellion,因此交的作業全是這批非裔導演。沒想到今年在台灣,竟再次看到這些片。我當年的作業就是茱莉戴許(Julie Dash),今年女性影展的焦點導演專題。

 

電影史小語 非裔電影運動【洛城反叛運動】(LA Rebellion)

先貼英文版,因為很多人名和電影名都沒人翻過,台灣也看不到這些片,所以寫成中文也沒什麼意義,因此先讓大家看英文。

 

African American Cinema

THE L.A. REBELLION

Armed with a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film history now infused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ird Cinema movement and exposure to revolutionary films from Latin America and Africa, these filmmakers took advantage of their "outsider" positioning, reinvigorating the push for a politically driven cinema, in a movement that became known as the "L.A. Rebellion." The first group of graduat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 included Billy Woodberry, best known for Bless Their Little Hearts (1983), and Larry Clark, director of Passing Through (1977). The two most noted, Charles Burnett (b. 1944) and Haile Gerima (b. 1946), became leaders of the contemporary African American independent cinema movement. When not writing and directing, Burnett often supports the work of other progressive filmmakers, among them the New York–based Julie Dash (b. 1952), and Haile Gerima (from Ethiopia).

 

簡單翻譯就是,有群剛好都是UCLA畢業的非裔導演,用不同的敘事手法和觀點去描繪他們自己的土地和文化,因為非裔本來就在文化圈的外圍,他們就算想進好萊塢也很難,所以這些人天生就得從「獨立製片」開始奮戰。Cassavetes可以去拍好萊塢片,但他有自覺的選擇在體制外拍片,至於這些非裔導演,他們根本沒選擇,天生的膚色就決定他們得在好萊塢外奮鬥。這樣的奮鬥不是比天之驕子的白人更令人欽佩嗎?

 

結論是,報告故意和老師作對,沒什麼好下場。但誰管Cssavetes在那發瘋啊,我就是要寫黑人電影。 

 

 

 

 
分類:女性影展

John Cassavetes之欲罷不能

2009 年 10 月 13 日 發表留言

Shadow裡的一個場景,目前流通的版本裡沒有這場,這是Ray Carney發現的一個新出土的遠古拷貝,也因為這個拷貝使得他和卡薩維蒂的遺孀鬧翻。出自 Ray Carney的部落格
 

欲罷不能  寫完卡薩維蒂專題之後

(真正的長達近五千字的文章請看金馬獎刊物吧,這裡的只是那篇文章的八卦和殘渣)

 

寫完金馬獎的卡薩維蒂專題後,我卻繼續讀著各式各樣的資料和繼續看卡薩維蒂主演的電視劇,文章只寫他導的片,沒啥篇幅寫他演的電視劇,首先讓我知道卡薩維蒂的是我的教授,Ray Carney。他是個很極端的學者,他會在上課時一直罵好萊塢電影,譬如史蒂芬史匹柏的《辛德勒名單》之流的奧斯卡名片,像我們這種膽小鬼怎敢對這種百分之百政治正確的電影吭一聲,何況這種電影還受到大眾的喜愛。總之,攻擊史匹柏這種大牌,無異是升起挑戰旗幟,班上立刻有同學發難。

 

學生:「教授,請問你一直罵的這些好萊塢電影,你有看過嗎?」

教授:「沒有。」教授自得意滿地說,「我一部也沒看過。」

學生:「教授,那你不覺得,你應該先看過再罵,這樣比較有說服力嗎?」

教授:「那你看到垃圾,會先吃垃圾,然後才說這些是垃圾嗎?沒吃過垃圾,也知道那些是垃圾。」

 

總之,不知該怎麼形容Ray Carney,他學問淵博,態度真切,上他的課有種棒喝式的領悟,因為他講話絕對尖銳刻薄的讓你招架不住,但因為他又太博學了,你很少能贏得他的挑戰,雖然過程讓人很不爽,但又不得不承認他好像沒錯。而他生命中有個最愛的主題就是John Cassavetes,他總共寫了七、八本專書,還在許多地方策劃過Cassavetes影展、講座,然後幾年前和Cassavetes的遺孀Gene Rowlands因為意見相左而開始互罵,Carney認為他得真實呈現Cassavetes狂妄、囂張、自負,而遺孀則只希望留存Cassavetes美好的一面,兩人的筆仗和攻訐仍在持續中…

 

根據教授所寫的和他多次採訪Cassavetes的結論是,卡薩維蒂是個情緒起伏多變又自我中心的人,他總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能言善道,和他在一起時總猶如一齣戲,大多數時候都是高潮迭起的八點檔,也因此卡薩維蒂面對挫折格外顯得沮喪,他得酗酒,他得不斷找樂子,他得一直成為眾人眼中的焦點才行。

 

我的結論是,難怪Ray CarneyJohn Cassavetesobsession無止無盡,因為他們的內心世界很像,差別只在於Cassavetes是演員,他能極端外顯自己易感的情緒,Ray Carney是學者,他的文字就是他的武器。原來神經病和偉人相隔僅在一線間。

 

附錄   節譯Carney寫的Cassavetes的個性

http://people.bu.edu/rcarney/cassoncass/personality.shtml

 

Cassavetes was a super-salesman, a Pied Piper, a guru – but he was also most of the other things that come with the territory. He was a con-man. He would say or do almost anything to further his ends. He’d lie to you, steal from you, cheat you if necessary. He could be a terror if you got in his way. If he liked you or needed you, he was a dream kind, thoughtful, generous; if you crossed him, he was your worst nightmare.

 

(譯文:卡薩維蒂是個超級銷售員,一個花衣魔笛手,魅惑大師,不過,最好的形容詞是,他是個騙子,為達目的,他不擇手段,他說謊,偷竊,欺騙,如果你擋到他的路,那你就慘了;如果他喜歡或需要你,那他對你而言,將如同一個美夢,他會對你友善、仁慈、體貼,但你若膽敢和他作對,那他就會是你最慘的惡夢。)

 

老實說,卡薩維蒂也沒有特別糟,我認識的導演朋友也有不少這種人,口才極佳,有搧動力又有說服力,死的都能讓他們說成活的,為達目的,什麼話都說得出,什麼不可思議的事都敢做,最好每個人都是他們的廉價勞工或奴隸,但他們又是那樣的迷人,你總會招架不住,不自覺的替他們做任何他們需要你做的事。但有這種個性的並不保證這些人是好導演,至少卡薩維蒂創作出了他獨特的vision

 

What I learned about Cassavetes ultimately violated everything our culture tells us about movie stars and directors. Watch Tom Cruise on Oprah, listen to a Barbara Walters interview with Meryl Streep, or Charlie Rose or James Lipton sucking-up to Spielberg. The goal is to convince us that they are just sincere, hard-working regular people like us raising families, falling in and out of love, buying groceries down the street, trundling the kids off to day care. They’re no different from you and me. Just folks. They are the same charming, well-meaning schmos we think we are. That’s why we are supposed to like them. To say the obvious: that’s poppycock even if we’re talking only about Hollywood hacks. It’s not even true of us ordinary people. We’re all much weirder than that.

 

譯文  roughly

(我所知道的卡薩維蒂,完全違背了我們文化中描繪的導演和電影明星的模樣。如果你看歐普拉訪問湯姆克魯斯,或芭芭拉華特斯訪問梅莉史翠普或看那些拍史匹柏馬屁的電視節目,明星都想給你一種印象,讓你認為他們就像我們普通人一樣,認真、誠懇、勤奮工作,照顧家庭、養兒育女,去超市買菜,他們就像我們一樣,是尋常百姓,也舉止得宜,因此我們應該會喜歡這些明星。老實講,這根本完全是鬼扯。別說好萊塢電影明星了,就算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我們也沒那麼溫良恭儉讓,真實的我們,怪的多了。)

 

康尼說得沒錯,就算是我們普通人也沒那麼進退得宜,何況好萊塢明星?那電視上為何還汲汲營營的想營造出大明星也是沒架子的普通人呢?就算是普通人也都很機車啊,完美始終只是假象。但只有卡薩維蒂才膽敢表現出真實。

 

PS

今年(2009)金馬獎國際影展將放映八部卡薩維蒂的電影,雖然不是全集,但和全集相去不遠,我又把卡薩維蒂堅持拍的很怪的特寫兼長鏡頭電影,全都看了一遍。感覺還是一樣的奇怪,總之,是個智性挑戰,the whole "class with Ray Carney" experience came back to me again.

 

 

 

 

 
 
 
 
分類:娛樂